干细胞移植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
耳聋是一个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的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约有2.8亿重度耳聋患者。中国残联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约有3000万重度耳聋患者,每800名新生儿中就有一个聋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超过30%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什么是耳聋?
耳聋是听觉系统中传音、感音及其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听神经和各级中枢发生病变,引起听功能障碍,产生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的统称。
一般认为语言频率平均听阈在26dB以上时称之为听力减退或听力障碍。根据听力减退的程度不同,又称之为重听、听力障碍、听力减退、听力下降等。
常见病因有:
先天性的畸形:如耳道闭锁及骨膜、听骨、蜗窗等发育不全等。
后天性的外耳道阻塞:如耵聍栓塞、骨疣、急性传染病、肿瘤、外伤、炎症中耳炎等。
其他的病因还有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梅尼埃病。
传统治疗:
临床上治疗手段主要为安置助听器和安置人工耳蜗
而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移植治疗耳聋也成为近年耳科的研究热点之一
专家学者们表示:干细胞移植修复内耳与传统的治疗方式如人工耳蜗植入术结合将会是解决耳聋问题的研究热点。
美国研究干细胞治疗耳聋
利用干细胞的多项分化作用,定向诱导分化出与原来形态功能相同的结构,而这种机制却恰恰可以弥补内耳毛细胞的不可再生特性。
研究人员先后将胚胎干细胞、iPS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MSC诱导成与毛细胞类似的细胞,表达毛细胞标志物myosinⅦA,从形态上可见细胞生长静纤毛样的突起;通过使用EGF与bFGF调控细胞生长,将MSC向神经细胞方向诱导分化,表达神经前体细胞的标志物。
除此之外,也可利用干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达到修复的目的。
科学家们经过艰苦努力,在成年鼠内耳前庭分离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并将此干细胞经过体外细胞培养后移植到鸡胚胎,在发育的鸡胚胎内耳听囊中成功分化为毛细胞。
此项研究成果揭示了内耳毛细胞可能再生的根源,意味着今后有望最终“用细胞移植”的方法实现耳聋病人的听力重建,耳聋不再是不治之病。
该研究结果已在权威杂志Nature Medicine,2003,9(10):1239上发表,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团队,经过4年研究,试着通过干细胞移植实现内耳毛细胞再生和功能重塑,从而达到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目的。
这一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刊物《细胞死亡与分化》(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和《干细胞转化医学》(Stem Cells Translation Medicine)上发表,引发学术界热议,被认为给遗传性听力障碍患者带来一丝新的希望。
据了解,这是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项目《干细胞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基础研究》中的一项课题研究,名为“干细胞定向分化和毛细胞功能重建的遗传和分子机制”。该课题负责人即是王金福,合作单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和美国埃默里大学,课题于2012年正式启动。
众所周知,耳聋是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顽疾之一,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在工业化国家,约5%的人群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其中80%的患者是因为外源性损伤或自身衰老导致内耳听觉细胞逐渐消失所致。
传统观点认为,人类内耳听觉毛细胞为特化终末细胞,毛细胞的损伤是不可逆的,不再具有再生修复能力。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内耳干细胞的发现,为寻找内耳新细胞的前体细胞带来了希望。
-
干细胞调治糖尿病的进展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爆炸性增长,在国内已达到9.7%,患病总数可能超过1.2亿。面对庞大的患病基数,其调治方法已成为研究人员的重点研究方向。近年来,干细胞
-
间充质干细胞有什么用
众所周知,间充质干细胞的由来是中胚层,广泛分布于全身多组织的干细胞。20世纪70年代,一些专家顺利地从骨髓中分离出一种纤维原细胞,并证明它可以在体
-
视神经萎缩需要怎样治好吗
想问一下视神经萎缩需要怎样治好吗杨医生 生物细胞专家
视神经萎缩怎么样治效果好吗
杨医生 生物细胞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