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疗法在失眠中的研究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最基本的需求,对于维系生命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失眠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它可导致心理适应不良、乏力、烦躁、易怒、悲观厌世等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8中国互联网网民睡眠白皮书》指出中国目前饱受睡眠障碍困扰的有5~6000万人,且人数仍在逐年攀升,但接受治疗的却不足2%。
失眠
另有研究表明,失眠还与许多疾病相关联,主要有心脏疾病、脑卒中、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焦虑抑郁等。因此失眠的治疗尤为重要,可减少失眠对患者本身的负担,同时可以降低相关疾病发生的风险。
目前失眠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物理疗法、药物治疗以及细胞疗法等。认知行为疗法和物理疗法等方式,治疗过程繁琐,不稳定,病人很难坚持;药物治疗虽见效快,但容易产生依赖性和其它副作用;基于上述疗法优缺点,有失眠患者尝试参与了一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疗法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干细胞
临床研究
目 的:观察UC-MSCs治疗慢性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 法:选择慢性失眠病人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移植组。对照组20例(男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1.38±8.76岁),采用阿普唑仑口服1个月;移植组19例(男3例,女16例,年龄36岁~65岁,平均年龄49.29±7.45岁),给予UC-MSCs移植治疗1次(细胞数:3~4*107)。两组患者均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来评价临床,随访观察12个月。
结 果:①PSQI评分变化:治疗后2周,对照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移植组,1个月后两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2个月后移植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并持续到随访结束,3个月后移植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并持续到随访结束,见表2。
干细胞治疗
②SF-36评分变化:治疗后1个月移植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明显好于治疗前,并在后续的随访中持续好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2周后睡眠质量评分开始明显好于治疗前,但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评分出现下降,且与治疗前无差异,并持续到随访结束,见表3。
干细胞治疗
③复发情况:对照组患者在停药后有80%出现失眠症状的反弹,移植组患者经一次治疗后,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改善持续到随访结束。
④不良反应:移植组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未出现发热、呕吐、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1例口服药物过程中出现日间困倦、嗜睡、头晕乏力、轻度头痛等不良反应。
总 结:研究结果表明,UC-MSCs移植后,患者的睡眠障碍逐渐改善,表现在入睡困难改善、早醒改善、精神状态改善、体力增强等。
-
-
干细胞疗法“解冻”渐冻症
渐冻症(也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致命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和美国棒球明星卢·格里克也不幸患上该病(故又称“格里克症”)
-
-
干细胞治疗渐冻症的最新研究进展,具备3大优势
近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依达拉奉注射液新的适应症用于渐冻症(渐冻症),这是我国上市的依达拉奉注射液。近年来有关渐冻症新药开发的报道
-
视神经萎缩需要怎样治好吗
想问一下视神经萎缩需要怎样治好吗杨医生 生物细胞专家
视神经萎缩怎么样治效果好吗
杨医生 生物细胞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