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细胞应用 > 细胞百科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

2024-01-12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多由于胰岛β细胞被大量破坏,造成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 患者易出现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慢性损害或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糖尿病现阶段治疗仍受到终身服药和低血糖症风险的限制。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逐渐被用于多种重大疾病的临床治疗,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也取得较大成果。 通过功能性干细胞移植,修复胰岛素抵抗组织,保护和再生胰岛β细胞,以长期稳定恢复胰岛素独立性,改善胰岛损伤的代谢紊乱。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为骨细胞、脂肪细胞、胰岛细胞等,在相关因子作用下,可使其分化为分泌胰岛素的细胞,称为胰岛样细胞。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国内外进展

查询ClinicalTrials. gov有关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试验信息约76项,在中国、印度、美国等国家已进入1期/2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中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表1列举了几项具有代表性的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相关临床研究项目。

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相关临床研究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机制

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胰岛β细胞数量降低、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利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增殖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分化为胰岛β细胞,重新建立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功能,使血糖恢复正常。

①通过释放抗炎和免疫调节因子,修复胰岛功能。通过诱导免疫抑制调节性T细胞发挥作用。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反应性T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减少其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从而增加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使其更好地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

②在胰腺微环境下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β细胞,代替受损胰岛功能。

③通过归巢和旁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以及核酸片段,改善胰岛细胞微环境 。

干细胞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胰岛样细胞移植于1型糖尿病鼠体内,会使血糖降低,糖尿病症状有所改善,但腹腔移植的方式少有报道。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胰岛样细胞对于1型糖尿病小鼠的治果。

方法:选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然后将其定向分化为胰岛样细胞。

从15只雄性C57BL/6J小鼠中随机取3只小鼠做正常组,其余12只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1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9只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尾静脉-胰岛样细胞组、腹腔- 胰岛样细胞组,每组3只。造模10d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不予处理。

各组小鼠血糖水平

在移植观察42d周期内,正常组血糖水平远低于糖尿病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001)。 尾静脉-胰岛样细胞组血糖下降,第10天开始与糖尿病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一直维持到31d。腹腔-胰岛样细胞组在移植后血糖开始上升,1周后下降,此后略低于糖尿病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各组小鼠葡萄糖耐量

实验结果移植后28d,对各组进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与糖尿病组相比,正常组2h后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尾静脉-胰岛样细胞组葡萄糖耐量明显改善,血糖水平接近起始血糖水平,而腹腔-胰岛样细胞组血糖水平并未恢复至起始血糖水平,

各组小鼠胰岛素水平

见图10。移植后42d,正常组、糖尿病组、尾静脉-胰岛样细胞组、 腹腔 - 胰岛样细胞组胰岛素水平分别为0.188,0.191,1.273,0.236 mIU/L。与糖尿病组相比,尾静脉-胰岛样细胞组胰岛素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001),而腹腔-胰岛样细胞组胰岛素水平未见升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干细胞移植治疗Ⅱ型糖尿病

动物研究

Lumelsky等通过五个阶段诱导完成小鼠ESCs向胰岛β细胞的分化,并皮下移植到到链脲佐菌素( STZ)糖尿病小鼠测定ESCs分化的胰岛样细胞团的生存能力及体内功能,移植后的糖尿病小鼠可维持体重的减轻并存活更长的时间,证明了细胞移植的总体效果 有益糖尿病动物的恢复。

临床案例

Bhansali等筛选10名对三种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磺酰脲、二甲双胍和TZD)均产生抵 抗且病情持续时间达到5年的T2DM患者,通过股动脉途径在十二指肠动脉处对其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

治疗6个月后,胰岛素需求减少了50%以上,HbA1c降低,胰高血糖素刺激的C肽水平有所改善,且没有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表明自体骨髓源性干细胞移植有望作为改善T2DM患者β细胞功能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总结:干细胞通过免疫抑制剂联合胰岛样细胞共同治疗糖尿病,也可以使用新型水凝胶包裹胰岛样细胞,降低免疫排斥反应。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效果会越来越好。

相关文章

干细胞调治糖尿病的进展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爆炸性增长,在国内已达到9.7%,患病总数可能超过1.2亿。面对庞大的患病基数,其调治方法已成为研究人员的重点研究方向。近年来,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有什么用

众所周知,间充质干细胞的由来是中胚层,广泛分布于全身多组织的干细胞。20世纪70年代,一些专家顺利地从骨髓中分离出一种纤维原细胞,并证明它可以在体

相关问答
  • 视神经萎缩怎么样治效果好吗

    想问一下视神经萎缩怎么样治效果好吗

    杨医生 生物细胞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