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细胞应用 > 细胞百科

干细胞治疗肝病的临床应用

2024-01-18

肝病早期往往发生纤维化,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控制,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进一步加重,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转化为肝癌。我国的肝细胞癌发病率位列所有肿瘤的第2位,且发病率仍呈现上升趋势。

肝病肝纤维化形成的主要包括肝炎病毒、酒精、自身免疫等,这些病因都会引起正常肝细胞的凋亡和肝星状细胞(HSCs)的激活,造成肝内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积累和肝结构的破坏。

传统疗法治疗肝病效果不佳

近些年,对于肝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仍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对于已发展为终末期肝病的患者,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肝移植,但是供体器官短缺,免疫排斥以及费用较高等问题,限制了肝移植治疗。

间充质干细胞( MSCs)治疗肝病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策略, 其优点是具有持续的自我更新、增殖、多能分化和免疫调节活性,而且其抗原性低,可以进行同种异 体MSCs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病的作用机制

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注射到体内后,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HLCs),可能是MSCs移植治疗肝病的机制之一。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特性,通过多种途径调节机体免疫反应。

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也被认为是促进肝细胞增 殖、维持肝细胞功能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干细胞治疗肝病临床案例

临床案例一:Sang等对包括717名肝硬化患者的14项试验,进行了meta分析,其中研究证明了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传统药物治疗组与单用传统药物治疗组相比,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传统药物有更好的治果,肝功能明显改善,体现在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明显降低,而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性等明显升高。

临床案例二:Liang等进行临床试验,包括肝硬化患者26例。通过外周静脉移植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其中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23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2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例。随访6个月后,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均值下降;血清白蛋白水平有所升高;在6个月后,进行终末期肝病(MELD)评分也有所改善。

临床案例三:Fang等进行的临床试验表明,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静脉移植注射骨髓MSCs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以及凝血酶原时间都得到了明显改善。间充质干细胞组患者治疗后的Child Pugh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间充质干细胞组的死亡率要低于对照组。

临床案例四:有临床试验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乙肝相关肝病的效果进行研究,110名乙肝相关ACLF患者被纳入这项开放标签、非盲随机对照研究。

对照组(n=554)仅采用标准药物治疗(SMT);实验组(n=556)输注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周,观察24周。间充质干细胞组的累积生存率为73.2%;SMT组为55.6%。

在随访的第5~24周,输注间充质干细胞患者没有与输液相关的副作用,但与SMT患者相比,发热更为频繁。两组试验患者均未发生肿瘤。与对照组相比,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显著改善了血清总胆红素和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等临床实验室指标。而且间充质干细胞组多器官衰竭和严重感染的死亡率低于SMT组(17.9%对37.0%)。

临床结语:这些研究都证明了外周静脉行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有效性。

展望

综上;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肝病的方法,而且其有效性已经得到证实。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必将引发一场医疗变革,成为继药物、手术后的第三种治疗方式,肝病等一系列传统手段难以治疗的疑难杂症终将被治愈。

相关文章

干细胞调治糖尿病的进展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爆炸性增长,在国内已达到9.7%,患病总数可能超过1.2亿。面对庞大的患病基数,其调治方法已成为研究人员的重点研究方向。近年来,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有什么用

众所周知,间充质干细胞的由来是中胚层,广泛分布于全身多组织的干细胞。20世纪70年代,一些专家顺利地从骨髓中分离出一种纤维原细胞,并证明它可以在体

相关问答
  • 视神经萎缩怎么样治效果好吗

    想问一下视神经萎缩怎么样治效果好吗

    杨医生 生物细胞专家